寫信網 > 敘事書信 > 曾國藩家書 > 曾國藩家書 第三十八篇 致澤兒:詩文立意,須超凡脫俗

曾國藩家書 第三十八篇 致澤兒:詩文立意,須超凡脫俗

來源:寫信網 時間:05-13
寫信網為您精選曾國藩家書 第三十八篇 致澤兒:詩文立意,須超凡脫俗

原文

字諭紀澤兒

廿九接爾十月十八在長沙所發之,十一初一又接爾初九日一稟,并與左鏡和唱酬及澄叔之信,俱悉一切。

爾詩胎息近古,用字亦皆的當。惟四言詩最難有聲響、有光芒,雖《文選》書孟以后諸作,亦復爾雅有余,精光不足。揚子云之《州箴》、《百官箴》諸四言,刻意摹古,亦乏作作之光,淵淵之聲。

余生平于古人四言,最好韓公之作,如《祭柳子厚文》、《祭張署文》、《進學解》、《送窮文》諸四言,固皆光如皎日,響如春霆。即其他凡墓志之銘詞及集中如《淮西碑》、《元和圣德》各四言詩,亦皆于奇崛之中迸出聲光。其要不外意義層出、筆仗雄拔而已。自韓公而外,則班孟堅《漢書.敘傳》一篇,亦四言中之最俊雅者。爾將此數篇熟讀成誦,則于四言之道自有悟境。

鏡和詩雅潔清潤,實為吾鄉罕見之才,但亦少奇矯之致。凡詩文欲求雄奇矯變,總須用意有群離俗之想,乃能脫去恒蹊。

爾前信讀《馬汧督誄》,謂其沉郁似《史記》,極是極是。余往年亦篤好斯篇。爾若于斯篇及《蕪城賦》《哀江南賦》《九辯》《祭張署文》等篇吟玩不已,則聲情自茂,文思汩汩矣。

此間軍事危迫異常。九洑洲之賊紛竄江北,巢縣、和州、含山俱有失守之信。余日夜憂灼,智盡能索,一息尚存,憂勞不懈,它非所知耳!

爾行路漸重厚否?紀鴻讀書有恒否?至為廑念。余詳日記中。此次澄叔處無信,爾詳稟告。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四

【譯文】

字諭紀澤兒:

你十月十八日在長沙發出的信我已經在二十九日收到,十一月一日這天又收到你十月九日的一封信,另外還有與左鏡和唱和的詩、澄叔的信,所有情況我都已經知道了。

從你的詩中可見你的詩風從古人的詩中脫胎而出,用字也特別確切恰當,這些已經很難得了。古詩之中,要數四言詩最難寫得出色、有光芒。雖然《文選》中有孟子以后的各種作品,但也是雅氣有余,精氣光芒不足。揚子云的《州箴》、《百官箴》等四言詩,刻意仿古,也缺乏作作之光、淵淵之聲。

對于古人的四言詩,我一生最喜歡的就是韓愈的作品,如《祭柳子厚文》、《祭張署文》、《進學解》、《送窮文》等各篇四言佳作,都好像月光皎皎般光芒四射,又如隆隆春雷般響亮貫耳。即使是其他所有墓志之銘詞及集中如《淮西碑》、《元和圣德》各四言詩,也都是在奇崛之中迸發出獨有的音律和光芒。這些文章所以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關鍵在于意義層出、筆勢雄勁挺拔。除了韓愈的作品,就是班孟堅的《漢書.敘傳》,這也是四言詩中俊雅脫俗的作品。你把這幾篇熟讀、背誦,就能深刻領悟到四言詩的境界了。

鏡和的詩雅潔清潤,實在是我家鄉罕見的作詩奇才,不過他也難達到奇崛的意境。凡是寫詩作文,都要求有雄奇變化的風格,還要有超群脫俗的構想,只有這樣才能脫離僵化世俗的模式。

你在上封信中說讀了《馬汧督誄》,說這篇文章的沉郁如同《史記》一樣,我很認同你的看法。我早些年也喜歡這篇文章。但如果你對這篇誄文及《蕪城賦》、《哀江南賦》、《九辯》、《祭張署文》等篇仔細體味,深加琢磨,那么寫文章自然就能夠聲情并茂,文思泉涌了。

最近的軍事情況特別危急。九洑洲的敵人紛紛流竄到江北,巢縣、和州、含山都相繼失守。我每天著急憂慮,希望竭盡所能,只要還活一口氣,就一定奮斗到底,但這些又有誰知道呢!

你的行走是否漸漸趨于穩重?紀鴻讀書具有恒心嗎?家中這些事情很讓我掛念。其他的事情詳細寫在日記中。這次沒有另外給澄叔寫信,你要把詳情向他稟告。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四日

【解讀】

曾國藩在這封信中,強調了閱讀文章,不僅要領會其中的深刻含義,更重要的是要達到一種境界。這種境界要有超凡脫俗的構想,只有這樣才能脫離僵化世俗的模式,使自己的文章不受別人文章的限制而脫穎而出。

歐陽修苦讀韓愈的文章,但他的作品又超過韓愈。究其原因,就是他真正領會了韓文之道理,并加以融會貫通,運用到自己的詩文中。所以清人袁枚對此深有感觸地說,平居有古人,而學力方深,落筆無古人,而精神始出。這都體現出了詩文立意,必須有超凡脫俗的境界。也就是說,讀別人的詩文,必須要懂得學以致用,爭取寫出比別人還要出色的文章來。

清人鄭日奎以蠶和桑的關系為例,說明讀書學習不是目的,而是為了運用。他指出,為蠶養桑,非為桑也。以桑飯蠶,非為蠶也。逮蠶吐繭而絲成,不特無桑,蠶亦亡矣。取其精,棄其粗;取其神,棄其形。所謂羅萬卷于胸中而不留一字者乎。

對此,孔子說:“讀了《詩經》三百篇,叫他去處理政務,卻行不通;派他去出使外國,卻不能獨立應對。讀得雖多,又有什么用呢?能把《詩》三百篇背誦下來。而在政治措施和外交活動上卻不能用,那就算白學了?!笨梢?,孔子是在教授學生學以致用,使其各有專長,能從事政治活動。

不僅曾國藩、孔子如此,古代圣賢之士都非常注重這種超凡脫俗的方法。

齊國有一個名叫田仲的人,自命清高,不愿與達官貴人為伍而隱居鄉間,他認為自己這樣做是十分明智的。宋國有個叫屈谷的人到田仲那里去見他,對他說:“我是個莊稼人,沒有什么別的本事,只會干農活,特別是種葫蘆很有方法。現在,我有一個大葫蘆。它不僅堅硬得像石頭一般,而且皮非常厚,以至于葫蘆里面沒有空隙。這是我特意留下來的一個大葫蘆,我想把它送給您?!碧镏俾牶?,對屈谷說:“葫蘆嫩的時候可以吃,老了不吃的時候,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東西?,F在你的這個葫蘆雖然很大,然而它不僅皮厚,沒有空隙,而且堅硬得不能剖開,像這樣的葫蘆既不能裝物,也不能盛酒,我要它有什么用處呢?”屈谷說:“先生說得對極了,我馬上把它扔掉。不過先生是否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您雖然是不仰仗別人而活著,但是您隱居在此,空有滿腦子的學問和渾身的本領,卻對國家沒有一點用處,您同我剛才說的那個葫蘆不是一樣嗎?”

的確如此,如果個人不能將自己的本領貢獻給國家、社會,僅僅只是在那笑傲山林,就算他有高潔的名聲,也是徒勞,實質上這種處世之道并不明智。到頭來,他的智慧與貢獻還遠不及那位種田的農夫屈谷。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有用處的,要知“一語不成踐,萬卷皆為空”。尤其是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如果對學習的東西不加以利用,那么就會一事無成。因此,這就需要我們選好目標,作好計劃,學到精髓,學以致用。

曾國藩家書 第三十八篇 致澤兒:詩文立意,須超凡脫俗 內容由寫信網整理,轉載請保留地址: http://www.shouhujig.com/xiexin/zwruwUriQcCDFt6zixvACFSI.html

看過《曾國藩家書 第三十八篇 致澤兒:詩文立意,須超凡脫俗》的同學還看了:

99久久99久久免费精品蜜桃,99久久爱免费视频视频,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免费激情网站写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