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
隨著人們對教育活動的認識不斷深入,"教育即交往"逐漸成為一個時髦且深刻的命題。師生之間的交往與溝以下是我能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師生交往中的心理溝通,以供大家參考!師生交往中的心理溝通
師生心理溝通技巧:因“心”施教
在與學生溝通時,老師要能夠同各種氣質、不同性格的學生打交道,要能夠因“心”施教。2500年前,有兩個學生同時問老師一個相同的問題,老師根據其中一個學生為人懦弱的特點給予肯定回答,以激勵他的勇氣,給另外一名學生否定回答以中和他的暴性,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故。社會發展到今天,氣質的四種類型學說為因材施教提供了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依據,也為我們與學生溝通指引了方向。在教育那些任性倔強而沖動的學生時,我們老師一定要保持一份職業性的克制與冷靜,采用“冷處理”方能“以柔克剛”;對于那些活潑好動但常常有始無終的學生,批評時要有耐心,循循善誘;對于那些文靜內向的學生,教育時要特別注意動之以情。
師生心理溝通技巧:恰當地運用溝通語言
在與學生溝通時,我們老師要注意恰當地運用溝通語言?!罢?、謝謝、對不起”,這是社會服務行業的專業用語,教師也應該有自己的專業用語。在與學生溝通時,老師的語言要親切、自然、風趣、幽默,這樣不僅能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輕松愉快的談話氣氛,消除學生不必要的顧慮,從而更好地敞開心扉,說出他們的心里話。遺憾的是,在教育實踐中有些教師使用了尖酸嘲諷的語言,盡管含有"恨鐵不成鋼"的愛意,但師生之間的隔膜就在這不經意中產生。這樣不適當的表達,不僅會降低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相反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量,激起學生的怨恨心理和報復幻想,甚至閉鎖心靈、厭學、逃學、自殺等嚴重后果。
在與學生溝通時,我們要注意情緒、情感的心理效能。有的老師在與學生溝通時,太注重講道理,似乎只要把道理講清楚了,學生就會自然按照老師的意愿做出某種改變。其實,被忽視的情緒、情感因素恰恰正是師生溝通成敗的關鍵。教師良好的情緒會增進師生間彼此的親近和依賴,使教師的思想感情被學生所感知和理解。所以,在進行個別溝通時,教師要表現出耐心和韌勁、愛心與期望,只有感情真誠和情緒良好的雙向交流,才能產生師生"共振"效應,才會得到學生的情感回報。
師生心理溝通技巧:避免空洞的說教與勸誡
在與學生溝通時,我們要避免空洞的說教與勸誡。作為德育工作者,有時我們會急著想改變學生,“你不要、不應該、不可以……”,這些話在師生溝通中使用,訓誡的成分難免太濃了,況且空洞的說教與勸誡所能達到的教育效果是蒼白無力的。我們老師要通過真誠的分析與思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真正認識到:不是別人要他改變,而是他自己需要做出這樣的改變,這才是師生溝通的較高境界。
師生心理溝通技巧:轉變教育觀念
在與學生溝通時要講求方法,但轉變教育觀念更加重要。按照心理學中abc理論的解釋,老師如果能把學生看作天使,那么他便是生活在天堂里;反過來,如果老師把學生看作魔鬼,他便是生活在地獄里。其實,這只是一種教育理念的轉變。在平常工作中,一些老師十分強調與學生的溝通方法,于是很喜歡向別人討教與學生溝通的方法,似乎方法就是優化師生關系的靈丹妙藥,其實不然。當他們采用這些方法與學生溝通時,學生往往并不領情,究其原因并不是方法不好,而是教育理念沒有跟上。與溝通方法相比較,我覺得教育理念更加重要。如果教育理念跟不上,即使你擁有了好的溝通方法也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為任何方法的實施都離不開理念的支撐,師生溝通也不例外。
師生溝通并不抽象,它是隨時隨地隨事都可能發生的,是伴隨著教育行為始終的師生互動過程。師生溝通是你每天早上來到學校對學生的那一絲微笑,是你在下課之前多看學生的那一眼,是你在學生考試不夠理想時對他(她)所說的一句鼓勵的話語,是你不經意間對學生發出的一句贊美,也是你寫在作業本上的那一行充滿人性化的批語……
哲人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良好的師生溝通,不是教師單方面的付出,而是與學生雙向的交流;師生溝通也不僅是給學生幫助的過程,在給的同時,作為回饋,教師也會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快樂。
師生交往中的心理溝通
教師教育生涯中最大的事莫過于培養學生成長、成人、成才,使自己所教的學生能素質良好、人格健全,有真才實學,為祖國建設事業作貢獻。目標明確,愿望美好,然而,育人的事業是極其復雜、極其艱巨的事業?!?a class='in-url' href='http://www.shouhujig.com/xiexin/iwaNHlPHc4qt9swaZGnGmjSr.html' target='_blank'>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實現目標。實現愿望,不僅須盡力,而且要盡心,不僅要講科學,而且要講藝術和方法技巧。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到底怎樣的師生關系才能既使教師實現培育下一代的目標,又能使學生學得自主和愉快呢? 很明顯,這就需要一種既能尊重學生的“成人感”,又能使教師實現目標的新的師生關系了。因為有了師生的溝通,學生才感覺到被尊重,覺得自己可以與成年人平等交流;有了師生溝通,教師才能更了解學生,才更明白學生的需要。人際溝通對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由此而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這是不言而喻的。溝通是師生間雙向的心靈活動。其中談話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主要方式。教師如能掌握以下談話溝通技巧,可以取得很好的溝通效果,不妨一試:
1、學會了解
師生溝通的首要前提是,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如果教師在與學生談話溝通時,完全按教師的“設計”進行,只談自己感興趣的事,那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只會使談話變為單通道的“你打我通”,難有成效。惟一能使談話順利進行的方法,是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開始,那正是他最需要、體會最深,也是話最多的, 教師可以較為容易地得到想要得到的情況。所以,留心注意學生的喜好和厭惡,就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溝通策略,從這點開始,滿足心理需要,從而使溝通順利進行,教師便可有效地融進自己的教育意圖,了解到許多未知的情況。
2、專心傾聽
人們往往對自己的事更感興趣,對自己的問題更關注,更喜歡自我表現。所以,一旦有人專心傾聽談論自己時,就會感到自己被重視,備受鼓舞。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傾聽者面前,常常會被“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需要認真、專心地諦聽學生的心聲,表示出自己的誠意。如果時間不充裕,可另約時間,一定要真心誠意,集中注意地聽;堅持耐心聽完,不要隨意打斷,鼓勵學生把話說完,這是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要輔以眼神、動作,如點頭、微笑等,插以“是”這樣的短語加以呼應。這樣,學生會感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引導。
3、面帶微笑
在人際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鐵吸引鐵片一樣,吸引著、誘惑著對方,使對方無法拒絕。
4、適度贊揚
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滿足感、重要感和成熟感。光是他們自己感覺到還不滿足,還需要外界的認同,在認同中感到自己的價值,自己的存在。所以,贊揚可以奇跡般地激勵人,使人在生理、心理上都振奮起來。根據人們這一普遍的心理特點,教師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就要多用贊揚,少用批評,表揚與批評之比以7 比3 為宜。在建立師生之間人際溝通的同時,要想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這時就需要教師實現對學生的人際吸引——即教師的個人魅力的實現。所謂“人際吸引”,是指人們彼此之間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所產生的積極性的情感體驗,如喜歡、友好、友愛、尊重、依戀等。人際吸引決定著現實的人際關系,并促進人際關系,使他人比較容易接受教育引導。根據人際相互作用成分,影響人際關系主要有三種因素:認知因素,即相互間的感知和理解,情感因素,即相互間的好感和喜愛;意向因素,即相互間的影響與行為。這三種因素并不是單向作用于人,而是交互作用并影響人際關系,其中情感因素是人際關系的深度、穩定性和親密性的主要調節器?,F實的人際關系表明,喜歡一個人,能夠比較容易引導這個人轉變態度。由于吸引人是影響態度轉變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教師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與再實現人際吸引,那么,教育就會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得到最好的實現。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中不可回避的人際關系。一個教師若有人際吸引力,與學生能和諧融洽地相處,則容易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教學效能。師生關系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力量。
師生交往中的心理溝通
人們常用“園丁”“靈魂工程師”和“春蠶”等來贊譽教師,反映了人們對教師的理解與尊重。同時,也反映了教師的艱辛。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受家庭、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部分青少年學生,自我意識較強,要求苛刻,不能夠理解人、諒解人,以致師生之間產生心理隔閡,難于實現心理溝通,尤其是網絡迅猛發展的今天,學生視野無限放大,已經逐漸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知識差距,教育的目標意圖以及教學的方式、方法能否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不僅與教師的品德修養、知識水平有關,而且與他們是否在日常管理中以人為本,把學生看作平等的學習主體,放下師道尊嚴,與學生心靈對話,跟學生進行溝通的藝術有關。那么如何與學生心理溝通呢?
一、 坦誠相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求溝通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因自己處于教育的主導地位而凌駕于學生之上,不能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他們,更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予他們,反之,要以寬容、豁達、理解、信任、尊重去贏得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將心比心,投之以桃,學生必會報之以李。在平時,從語言到表情,從裝束到行動,學生都會猜測教師的思想,判斷教師的態度,教師一句漫不經心的話語,也有可能在學生心中激起千層浪。在我教過的班中,有一個男孩子活潑好動,酷愛體育,熱心于班級工作,但就是對學習不肯下半點功夫,成績越來差。我就找到他,先與他閑談,然后與他討論班集體建設和管理,他侃侃而談,極具熱心。抓住此點,我表揚了他并委婉暗示他學習要用功。此后,一向不被人重視的他一下子變得激動起來,不再沉溺于操場,而是開始學習。與此同時,我又通過其他的任課教師對其進行委婉表揚,“聽你們的班主任或某老師說,你的某科進步很快?!边M一步督促他,使他的成就感倍增,使他進一步受成功喜悅的驅動。最后由個別發展到全面發展,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動情地對我說:“老師,原來別都看不起我,是你的鼓勵讓我有了力量,有了今天的成績?!庇纱丝梢?,尊重學生的人格并精心呵護會產生化腐朽為神奇的奇跡。
二、 深入學生心靈,了解學生是實現心理溝通的重要條件
對待學生的困苦,盡心相助;對待學生的憂思,熱心化解;對待學生的進步,熱情肯定。現在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的早熟以及社會經驗的積累,使他們形成了獨特的心理特點。有些特點帶有普遍性,有些則是個性差異造成的。如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他們個性強烈,率性而為,不愿受紀律的約束,對他們的這些特點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不僅要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還要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還要了解他們的性格愛好、家庭狀況、思想動態。只有深入了解,才有可能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也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真正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心理溝通。
三、 方法得當、因勢利導是實現心理溝通的重要保障
由于學生個性的差異,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并分析學生,運用心理學所學的知識將學生從氣質上分為幾類;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抑郁質和混合性,并針對學生不同的氣質類型分別加以對待。要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自己的氣質特征中的長處和短處,從而駕馭自己的氣質特點,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氣質上的消極方面,發展積極方面。學生中多血質膽汁質類型的同學比較典型,多血質同學活潑好動,滿腔熱情,朝氣蓬勃,但是易朝三暮四,粗心大意,對他們進行教育要剛柔并濟,他們滿不在乎時要深刻批評,他們冷靜時要耐心說服教育。對膽汁質的同學要發展他們勇敢、主動、豪放的性格特點,防止他們任性、粗暴??傊蛉硕?,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堅持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 教師要克服認知偏見,確保心理溝通的有效進行
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教師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一些認知偏差,即同學們所說的偏見,而這種認識上的偏差易產生很大消極作用,大大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常出現的偏見有:第一印象,暈輪效應,刻板效應,期望效應,近因效應等。告別是對待優生,往往一俊遮百丑,以偏概全,甚至姑息縱容,養成一些不良習慣;對差生,則先入為主,發現不了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更沒有對待優生的那種信任與寬容。這些心理偏差,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健康發展,極大地降低了教師的威信,并阻礙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要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克服這些認知偏差,并深入了解學生,聽聽他們的心聲,積極組織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使他們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偏見與隔閡。
總之,師生之間相互尊重,心理溝通達到協調完美的境界,就能確實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師生之間的心理溝通,不僅單純的影響到知識的傳授,還涉及到學生的人格的塑造,影響學生的一生。師生心理溝通的藝術,值得我們每一位為人師者研究和實踐。
師生交往中的心理溝通 內容由寫信網整理,轉載請保留地址: http://www.shouhujig.com/xiexin/mtrwxQSLmTACZ5hmtahyzA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