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網 > 書信知識 > 書信格式 > 【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題目】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 時評類作文素材2016

【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題目】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 時評類作文素材2016

來源:寫信網 時間:04-05
寫信網為您精選【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題目】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 時評類作文素材2016

作文素材】

時評類作文是指對發生的某件事發表一下自己看法文章,那么,如果寫好一篇時評類作文呢?以下是我能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題目】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 時評類作文素材2016,以供大家參考!

【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題目】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 時評類作文素材2016

迎“春風”,入北大

娛樂圈明星李宇春到北京大學作演講。首歌,幾句話竟然引起強烈的反響以致場面失控,人群騷動。不少人認為,大學的講堂只能是教學和學術研究的圣殿。然而,在我看來,文化的形式是豐富多彩,分庭抗禮的。大學講堂是傳播文化的地方,自然應該海納百川,切不可以有色的眼光去看待文化。

(從北大辦學歷史與辦學宗旨看,)北大從來就是一座包容各種“偏才怪才”的學府。蔡元培老校長以審美的眼光發現了行伍的沈從文,包容了批評他的魯迅,接納了低學歷的陳獨秀直至梅蘭芳走進北大講堂,金庸、周星馳紛至沓來,我們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蔡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為什么當李宇春接踵而至時,卻遭來如此非議?況且,北大講堂畢竟不是茶館,北大校長不會是不假思索心血來潮就作出這樣的決定的。所以說,李宇春走進北大,并不是傷學堂大雅的事,恰恰體現了大學對文化一視同仁原則。

而從文化本身的角度來看,“文學”與“藝術”,亦或是文化的其他表現形式,從來就沒有什么貴賤高低的區別。大學培養出的不僅僅是文化方面專家。如果單從知識來取人而順理成章地認為“文學”即“最高層次的文化”,顯然讓莘莘學子貽笑大方。藝術也是文化的部分,也需要傳播。李宇春的藝術表演,也是對文化的傳播,有何不可?

如果從明星的角度去看,他們帶給大眾娛樂,帶來了歡聲笑語。如果說大學講堂是嚴肅的,是容不得任何通俗文化的深不可測的學府,那倒不如說那是監獄。專家、教授在講堂上只要嚴謹、求實,那就是對學子負責。一個明星用歌聲帶給他人慰藉,讓他們領悟到平時學不到的東西,不也是對學子負責嗎?不能硬為“學術”與“娛樂”強制劃清界線,更不能因為人的身份而將其拒之門外。

一件平常的事情竟然可以炒得如此沸沸揚揚,可見社會上對“大學”的理解迥異的大有人在。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大學講堂不是舊時的金鑾殿,本身沒有那么神圣。文化是與時俱進,是不分高低貴賤的。只要是積極向上的文化,只要是對學子負責的演講者,大學講堂的門都會為之敞開。

【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題目】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 時評類作文素材2016

世界讀書日前夕,一項閱讀調查顯示,在半數成年國民更傾向于傳統紙質圖書閱讀時,近一成國民更傾向于“網絡在線閱讀”,1/3的國民傾向于“手機閱讀”?!捌痢遍喿x,已與傳統的“平”閱讀平分秋色。

時評

幾年前,就有人驚呼,我們已經進入讀屏時代,青少年成為被電子屏奪走的一代;更有人簡單將讀屏與碎片化的淺閱讀畫上等號,呼吁多讀書、少讀屏。事實上,無需將讀屏和讀書割裂,乃至對立起來,不同的人群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無可非議。

“布衣暖,菜根香,滋味長?!庇腥嗽诩堎|書中嗅到了書香,感受到了閱讀審美;也有人將視野濃縮于方寸之間,在手指翻飛的滑屏中獲取息,同樣找到了閱讀的樂趣。在互聯網時代,卻非要固守黃卷青燈不可,未免顯得有些迂腐。

對于那些互聯網原住民來說,他們選擇讀屏,擁抱更簡捷的閱讀方式,實則屬于閱讀本能。而一些人讀紙質書報刊,也多與閱讀習慣有關。雙方不妨少一些“潔癖”,多一些接納。兩種閱讀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多元化的閱讀時代。

無論讀屏還是讀書,要義在讀。與其糾結于讀屏與讀書之間的軒輊,不如反身自問:今天我閱讀了嗎?有人說,個人精神發育史就是閱讀史。讀書也好,讀屏也罷,惟有熱愛閱讀,精神才能挺立,深切理解“再卑微的骨頭里也有江河”;把閱讀當成生活方式,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每個人的心懷都是一道河水,多閱讀多吸收,方能心靈豐沛,奔流向前。

【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題目】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 時評類作文素材2016

如何安放一碗泡面

碗熱氣騰騰的泡面,是很多人從孩提時就揮之不去的味蕾記憶。春運神器、加班拍檔、創業伴侶、上網絕配??方便面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飲食符號,而是見證著我們的一段段生活。

里約奧運會上,馬龍和張繼科取得優異表現,獎勵是教練劉國梁親手煮的方便面;在創業初期,阿里巴巴也曾專門聘請一個能把方便面煮出50種味道員工。

方便面之所以能成為“國民食品”,離不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時間和效率的重視。中國也因此毫不意外地成了方便面消費第一大國,每年銷售400多億包,相當于世界總消費量的一半。飲食習慣的變遷,折射了一個社會的發展之路。

今天,中國人依然重視時間和效率,同時也更加重視綠色和健康。因此,被貼上“油炸”“添加劑”等標簽的傳統方便食品,在滿足人們綠色生活、健康發展的追求上,就顯得力有不逮。長期以來,方便食品所填補的飲食空間,遭受外賣行業異軍突起的強烈沖擊;多年來產品停留在“加量不加價”的邏輯上,對食客尤其是年輕人的味蕾吸引力不足。銷售下滑、市場萎縮,深陷內外交織的發展危機,造成了方便食品行如今江河日下的困頓。

有人說,作為出行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鐵正用“快餐加咖啡”的飲食消費,加速替代綠皮車時代的“花生瓜子方便面”。

當綠皮車換成了迅馳的高鐵,當小賣部升級成琳瑯的市,當外賣四處開花、網購無處不在,一碗泡面該何處安放?唯有順應時代潮流、實現改革轉型才能覓得生機。

今年以來方便食品行業的暖意,正來自大刀闊斧的創新變革。在今年報送的創新產品中,60%以上的方便面放棄油炸,降油減鹽趨勢明顯;調味包的“工業味”大幅降低,增加了天然配料和脫水蔬菜的應用;面條形態也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蕎面、土豆面、刀削面、米粉等款式。

總體來看,低熱量、低脂肪、低糖低鹽的方便食品正成為主流,契合消費者健康、營養、安全的飲食理念。這些變化,讓方便食品有了“正餐化”的契機。

今年方便食品行業的變化,也是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動樣本。不久前,國辦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意見》,提出要大力促進主食產業化,支持推進主食制品的工業化生產、社會化供應等產業化經營方式,大力發展方便食品、速凍食品。

落實這一要求,就不能只局限于生產配方的推陳出新,還要著眼于產品理念的更迭,改變人們“方便食品等于垃圾食品”的刻板印象。

比如,在方便面的老家日本,方便面不僅沒有消失,人均消費量反而比中國更高,還專門建了兩座博物館來展示方便面的發展歷史。

可見,轉變產品觀念,從“方便地吃飽”邁向“健康地吃好”,市場依然會對方便食品敞開懷抱。有位泡面達人,為了尋找完美的泡面,在20年的時間里品嘗了40多個國家的5600多種泡面。其實,哪有完美的泡面,只有不斷進化革新的飲食。

只要產業革新能跟上市場需求的步伐,那么在人們的餐桌上,方便面就依然會是可供選擇的食品之一,這股美味也就永遠不會消失。

【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題目】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 時評類作文素材2016 內容由寫信網整理,轉載請保留地址: http://www.shouhujig.com/xiexin/GmTVJOUpDs7UmCoWw7hbmq2S.html

看過《【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題目】2016高考“時評類”作文 時評類作文素材2016》的同學還看了:

99久久99久久免费精品蜜桃,99久久爱免费视频视频,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免费激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