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financehowtouse
.jpg)
中美 利差收窄, 美元指数(92.0486,-0.0250,-0.03%)短期强势 2020年初, 美国经济遭受新冠肺炎 疫情重创,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跌至0.5%的低位。
中国经济则率先走出疫情影响,利率水平也快速回升。
十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于去年9月前后便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并于当年11月中旬创下3.34%的年内高点。
这使得中美利差在2020年下半年一度达到250个 基点以上(1个基点代表0.01%)的历史性高位,也是导致此前一个阶段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近几个月来,随着美国疫苗接种进度加快,且拜登政府出台了新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 计划,美国 经济复苏 预期有所升温。
这种情况下,中美利差正呈现大幅收窄的态势。
时代 周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截至4月2日,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已经收缩至149个基点。
“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可能暂时受阻,因为美元短期有可能会持续 走强。
人民币2020年下半年的走强,主要受美元 走弱推动。
同样,人民币目前的走弱,也是受美元走强的推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戴险峰如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截至4月7日,美元指数收于92.45,去年年底时则一度跌破90。
美元指数用于衡量美元兑欧元(1.1915,0.0002,0.02%)、日元等六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化,其中并不包括人民币。
美元指数走强,是由于美国与欧元区等经济体利差扩大,而这背后是因为美国经济的表现相对这些经济体而言更好。
【 印度发现的 变异 新冠病毒扩散至40多个 国家和地区】据印度卫生部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印度新冠肺炎确诊 病例升至23703665例。
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确诊病例362727例;新增死亡病例4120例,累计死亡258317例。
世界卫生组织12日说,加速疫情在印度蔓延的一种变异新冠病毒已扩散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卫组织在全球新冠疫情周报中说,已在上传至一个开放数据库的4500多个样本中检测到去年10月在印度最早 报告的变异新冠病毒B.1.617。
这些样本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世卫组织划分的全球6大区域。
另外,世卫组织已收到另外5个国家和地区检测到 这一变异新冠病毒的报告。
周报说,英国是除印度外报告这一变异病毒感染病例最多的国家。
2013年 王健林私人分别 投资了英国 游艇公司Sueeker(《007》系列电影中JamesBond所驾游艇的生产商)和酒店,总价13.25亿美元。
2014年,万达在 加州洛杉矶贝弗利山买地 建楼、 收购马德里 地标西班牙大厦、在芝加哥投资五星级酒店及公寓(即VistaTower)。
2015年,万达在海外的收购更是频繁。
1月收购悉尼两个项目物业,计划投资约10亿美元,建成一个综合性地标项目;入股西班牙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月收购盈方体育;6月收购澳大利亚第二 大院线Hoyts;8月收购铁人三项公司WorldTriathlonCorp(WTC)。
2016年1月收购美国传奇影业;2月投资巴黎文旅项目EuropaCity;7月收购欧洲最大院线Odeon&UCI。
王健林对海外文娱的疯狂并购,让人一度以为他会买下整个好莱坞。
美国5月CPI同比增长5%,高于 市场预期的4.7%;核心CPI同比增长3.8%,高于市场预期的3.5%。
这也是CPI数据连续第二个月超预期 上行。
从分项看,与 出行相关的价格仍在 上涨。
5月价格涨幅较大的依旧是与出行相关的商品或服务,比如二手车(环比季调+7.3%,下同)、租车服务(+12.1%)、机票价格(+7.0%)。
服装价格(+1.2%)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上涨,其中男性和女性户外服装分别上涨1.5%和3.6%,较为突出;户外食品价格(+0.6%)也呈现连续上涨的趋势,这些都反映了外出活动的增加。
另外家政服务(+6.4%)、搬家运输服务(+5.5%)等需要使用 人力的项目涨幅较高,说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开始向价格传导。
从同比看,能源商品、交通商品与服务、以及房屋租金对通胀贡献较大。
这些项目大部分都是顺周期项目,未来随着美国经济进一步复苏,其价格仍有上涨的空间。
从涨价范围来看,5月通胀具有一定的扩散性,尤其是在服务业。
如上所述,除了与外出相关的品类外,与人力相关的服务价格也开始上涨。
我们在此前点评中指出,疫情后美国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企业为了招募工人被迫提高工资。
考虑到下半年美国经济复苏主要集中在服务业,而服务业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较高,工资上涨对服务通胀的传导将更直接,支撑作用将更大。
美联储或低估了通胀的风险。
过去两个月,美联储 一直在给市场传递一个信息:通胀是暂时的,随着 基数效应与供给瓶颈消退,通胀压力将会减弱。
但事实上,CPI环比增速已连续两个月超预期,这已经超出了基数效应能解释的范围。
与此同时,各种微观调研显示,供给瓶颈似乎不会很快消失。
疫情后供给弹性下降对价格的支持作用,明显要比一般经济复苏时期大的多。
由此来看,美联储可能低估了通胀的持续性。
市场对通胀数据反应平淡。
我们认为,这要么是市场选择相信美联储,要么是泛滥的流动性麻痹了市场的神经。
5月CPI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90.0343,-0.0250,-0.03%)震荡,美债收益率小幅上行,总体反应不算强烈。
美股高开,并未像4月CPI数据公布后那样大跌。
这些现象表明,市场暂未因为通胀再次超预期而感到担忧。
相反,近期美联储一直在给市场“灌输”通胀是暂时的观点,再加上美元流动性处于泛滥状态,使得不少投资者相信美联储会继续宽松下去。
但我们认为,这恰恰是最需要警惕的风险。
一旦通胀的持续性被证实、美联储态度开始转变,或是美元流动性出现波动,市场的调整都将再所难免。
相比于美联储,我们认为经济数据与微观调研的结果更值得信赖。